代寺镇立足当地乡村乡情,打造一批“和美小院”,成立院落议事会。为进一步提高辖区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代寺镇突破常规出新招,巧借“和美小院”架起“连心桥梁”,变“普及式”法律宣传为“走心式”滴灌,为基层群众自治提供了小院智慧。
一处垃圾回收点,解决小院大问题
2021年初,代寺镇李子村对新建的公路环线进行了彩绘,一时间,来来往往的过路人越来越多,玉堂湾小院周边的村民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随着人口流动频繁,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沿途垃圾变多了,一些游客经过落下的塑料袋,村民边走边聊嗑下的瓜子壳,甚至还有村民为了图方便直接将家中的餐厨垃圾倒在路边,炎炎夏日经过时总会闻到阵阵恶臭。
位于村民周某门前的空地首当其冲。这一块地势平坦,生长有许多杂草,逐渐成为随手丢弃垃圾的“最佳场所”,但是影响的却不仅仅是他家一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居住在玉堂湾的几户村民商量,这个事情拖不得,必须尽快解决,为此,他们找到同样居住在玉堂湾的老支书王远明,商议解决办法。
“现在确实经常看到一些陌生人在门前经过,我们的路修通了修漂亮了,人气也旺了,但是一个垃圾集中丢弃点也没有是不行的。”在讨论过程中王远明说道。最后,一行人达成共识,向村上报告情况,在玉堂湾增设一个垃圾集中处理站,既方便周边村民集中投放,也方便游人丢弃垃圾。
事情最后也得到了村、镇的支持,不久便在村民周声华门前的空地设置了集中投放点,公路沿线的环境逐渐得到了改善,如今,常常可以见到村民们集中打包垃圾到这里集中投放的场景。
这件事情过后,玉堂湾的村民们开始思考,农村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是否可以成立一个议事机构统一处理,既有利于快速达成共识形成解决方案,也能有效地集中民智防患未然,于是,村民们开始探索基层自治模式,今天的玉堂湾小院得以初见模型。
化解矛盾纠纷,重拾遗失亲情
“母亲将你抚养成人不容易,如今在她年老体衰的时候,作为子女是不是应当履行赡养义务?这不仅仅是法律规定,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小院议事堂内的篱笆旁,“院长”王斌正在向村民王某平做说服教育。
这是今年1月发生在玉堂湾小院里的一幕,事件起因是小院里的老人何某两个儿子都在外工作,老人名义上跟随三儿子王某洪生活,但是在村里的住所,与二儿子王某平的房屋也仅百米之隔,二儿子既没有照顾老人也没有给付赡养费,为此,两个儿子时常因此发生口角,纠纷一直持续了近两年,迟迟没有解决,直到小院的成立,事情才迎来了转机。
2021年底,玉堂湾小院议事会成立,随即先对小院内部的一些矛盾纠纷进行摸排,逐渐了解到何某的家庭矛盾情况,为了在小院内形成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树立良好风气,小院决定先把这件事情解决,为此,小院“管家”积极向老人家中子女了解情况,多次辗转村、镇并咨询法律工作者了解相关的政策支持,组织两家人相互沟通、释法明理,这才有了发生在文章开头的一幕。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小院“管家”们帮助老人申请了法律援助,最后在法院的支持下,双方达成协议,王某平同意支付赡养费用,并在春节前夕进行了兑付。今天,尽管老人还是独自生活在小院里,但是有时常回家看望的子孙,有互相关心、支持的小院村民,老人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并且积极参与到之后的小院治理当中,在今年二季度的小院评比中还一举拿下了“星级文明户”荣誉称号。
和美乡情小院,法治宣传创新
以上的场景时常发生在代寺镇各地的和美小院中,和美乡情小院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基层自治一事一议的场所,还成为了新时代法治宣传的前沿阵地。
代寺镇结合各村社区和美乡情小院活动,组建宣传小团队,通过真实案例讲解的宣传方式,着力营造“广覆盖、精准度、易接受、重效果”的法治宣传氛围,最务实、最有效、最接地气的方法,向前来参加活动的群众讲解矛盾纠纷特点、种类、危害性等常识,引导群众面对矛盾纠纷时依法依规正确处置。
代寺镇以“和美小院”为抓手,架起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积极打造乡情和美、社会和谐、治理有效的社会新格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