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贡要闻 >
打造优质基层服务站点 赋能“千年盐都”法治建设 四川省自贡市法学会创新四大“站点+”模式 推动“首席”工作走深走实
www.zigongpeace.gov.cn 】 【 2024-06-28 09:44:54 】 【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自流井区法学会——以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中的社区治理为着力点,建立社区法律服务室,发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全过程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探索老工业城市社区院落治理新路径;

  

  贡井区法学会——紧扣无人机及通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航空产业园设立园区法律服务站,发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驻站点、进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以法治力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大安区法学会——立足天府旅游名县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坐诊”法律服务诊所,为文旅行业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沿滩区法学会——聚焦乡村振兴矛盾纠纷跨区域、跨产业化解需求,设立片区法律服务诊所,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深度参与乡村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荣县法学会——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入驻街道法律服务站,助力解决小区物业矛盾、劳动用工纠纷,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民的法律服务;

  

  富顺县法学会——紧扣未成年人总数大、留守儿童多、婚恋纠纷频发等县情实际,结合“豆花之城”名片打造特色法律服务诊所,协同“首席”培育“豆花帮帮团”等品牌,共探社会治理“良方”;

1719539055(1).png

  近日,本社记者前往四川省自贡市下辖4区2县采访时发现,近年来,自贡市法学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服务提质化”原则,扎实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提档升级,助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取得明显成效——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在“南国灯城”百花齐放,“首席”工作在“千年盐都”推而广之……

  

  因工作突出,自贡市法学会荣获“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连续7年被四川省法学会评为先进市(州)法学会;近期,被确定为中国法学会会员部2024—2025年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工作联系点、《民主与法制》社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共建点。

  

  “站点+首席”:让法律服务“提档升级”

  

  进入游人如织的大安区,浓厚的文旅氛围扑面而来。

  

  作为自贡市文旅资源的核心承载区,大安区汇聚“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四张名片,辖区有10余家上规模文化企业、40余家文旅产业法人单位、10个夜间经济消费点和10余个旅游景区,涉旅矛盾纠纷多发,法律服务需求旺盛。

  

  为解决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大安区法学会2016年设立“法律诊所”,动员法学法律工作者以“坐诊、出诊、会诊”等方式提供公益法律服务。2022年,随着法学会工作提档升级,该站点更名为“法律服务诊所”,安排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入驻,为其设立工作室。

  

  目前,该法律服务诊所坐落于大安区综治中心内,设办公室、接待大厅、调解室、心理咨询室、会员之家等功能区,现有3名“首席”和2名工作人员日常“坐诊”;另有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宣讲4支服务队伍,24名机动“首席”按需求随案调配。

  

  大安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勇介绍,2022年以来,该站点接受法律咨询800余人次,参与处理“民转刑”、游客“游愁”等典型风险隐患案件10件,参与化解信访“硬骨头”案5件,解决各类矛盾纠纷540余件次,挽回经济损失640余万元。

  

  这是自贡市法学会建好用好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深入开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自贡市法学会认真贯彻中国法学会、四川省法学会重点工作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 深入开展县(市、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指引》要求,创新“1+5+N”模式推进站点建设工作,工作成效明显。

  

  “我们通过创新‘1+5+N’模式,推动打造了1084个高质量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自贡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法学会副会长吴正告诉记者,“1”指依托同级综治中心实行“多中心”一体化运行、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推动县乡村三级全覆盖设立法律服务诊所、站、室;“5”即按照“有标牌、有会员(首席)、有制度、有经费、有台账”的“五有”模式,全力推进基层服务站点实体化建设,让法治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N”指结合基层实际,统筹在基层法院、公安派出所等司法执法部门窗口单位,以及产业园区、医疗机构等场所设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

  

  吴正介绍,目前,90%的自贡市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已嵌入同级综治中心,其中,超40%的站点拥有50平方米用于办公和设置功能室的公共空间。

  

  为有效优化整合区域资源,自贡市法学会在不改变现有隶属关系和职能边界的情况下,按照“地域相邻、类别相似、资源相融”原则整合条块资源,探索将全市934个村级站点划片管理,并在条件较好村级站点和个性化基层站点设置片区服务中心,统筹辖区内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人才资源,依托片区推动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从垂直向扁平转变,切实解决村级站点“平台力量偏弱、资源聚合不够、服务支撑不强”等痛点。

  

  “基层服务站点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服务平安自贡、法治自贡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23年就开展普法宣传2371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20余个,参与重大案件调解188件。”吴正说。

  

  “站点+网格”:让法律服务“进村入户”

  

  位于自流井区老城中心的五星街磨子井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1966年东方锅炉厂落户自贡,工厂员工及家属迁入,磨子井社区自此成立。作为“三线建设”时迁入自贡市最具代表性企业的集中宿舍区,这里曾经汇聚了老旧小区的共同特征——社区均为“三无”老旧院落,基础设施老化、治理主体不健全、物业服务缺失、居民居住舒适度安全感不高……

  

  为提升居民安全感和舒适度,社区深度参与该老旧小区改造。考虑到老旧小区改造期间,矛盾纠纷更尖锐复杂,自流井区法学会主动作为,在五星街磨子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磨子井社区法律服务室,积极动员法学会会员和“首席”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无论是在前期社区改造过程中,还是在后期社区治理中,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磨子井社区法律服务室的工作人员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磨子井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余茜由衷地说。

  

  据了解,磨子井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协助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收集居民改造意见400余条,科学提出社区划分7个院落、推行协商自治建议;老旧小区改造中后期,协助7个院落建立院落党支部、自管委。在每个院落配备1名党建指导员、1名“首席”团队成员、1名专职网格员、N名楼栋小组长,携手完善院落末端治理体系。最终,一个改造矛盾尖锐的老旧小区,在多方努力下成了远近闻名的和谐社区,并获评四川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四川省“六无”平安社区等荣誉。

  

  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入驻磨子井社区并非个例。大安区法学会在“三线建设”工业遗留的老旧城区龙井街道设立法律服务站,组织“首席”指导龙井街道100名楼栋长,开展政策宣传、平安创建、自治引导、信息采集等方面工作,并重点服务老旧城区矛盾化解;贡井区法学会在长土街道黄泥坳社区综治中心建立法律服务室,通过“首席”指导法学会会员参与进社区、进网格等工作,助力解决“小区乱搭建”“茶馆扰民”“小区电梯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58个……

  

  “将‘站点’和‘网格’进行融合,是近年来自贡市法学会的一个新尝试,目的在于解决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无法一对一实现村级站点全覆盖、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不畅的现实难题。”自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沈军告诉记者。

  

  “我们在一级平台(区、县)抓统筹、抓全局,在二级平台(乡镇、街道)抓执行、抓化解,在三级平台(村、社区)抓服务、抓排查。力求全面规范服务事项、业务流程、运行制度、工作台账等,保证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不虚设、不空设。”沈军说。

  

  为更好把法律服务资源汇聚到老百姓家门口,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自贡市法学会积极开展“法学会会员进网格”行动,推动基层服务站点所辖区域法学会会员融入基层1707个网格,参加网格内矛盾纠纷化解,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配合开展法治宣传。目前,已有69名法学会会员任网格长、224人任联户长,2023年以来推动解决315个网格内居民群众疑难纠纷,指导服务重大决策制定实施17项。

  

  “站点+社会组织”:让法律服务“提质增效”

  

  目前,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积极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形成多元化、专业化治理合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已成为自贡市的共识。

  

  “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和多元化社会组织通力合作,力求达到‘1+1>2’的效果。”自贡市委政法委专职委员、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谢平表示,近年来,自贡市法学会在一些重大信访积案和重大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结合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引入矛盾调解、心理服务等专业社会组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沿滩区金银湖社会治理中心法律服务诊所引入该区法理情基层社会治理协会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吸纳该协会为法学会团体会员,吸纳志愿者为个人会员,并推荐协会中2名“老政法干警”为沿滩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我们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专业调解组织参与法律服务诊所工作。”沿滩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泽富表示,把“协会”嵌入“诊所”,志愿者常驻“诊所”,免费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在护航乡村振兴、民营经济、新城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近三年,已接待群众法律咨询580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7件。

  

  自流井区法学会积极引入“东锅义工”“雷婆婆工作室”等志愿服务组织13个,采取“志愿服务+购买服务”方式,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模式,解决居民“微心愿”问题420余个。

  

  富顺县将三级法律服务平台与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全域立体服务体系。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对成因复杂、极易升级恶化为“民转刑”的高风险案件,指派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全程介入提供法律咨询意见的同时,增加社会心理服务力量介入,实现心理疏导与依法处置有机结合,已实现连续45个月“民转刑”命案零发生。

  

  “心理咨询等社会组织的介入,帮助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和重大信访积案化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疏导较为偏执的信访人心理状态和情绪方面作用明显。”富顺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法学会副会长罗雪梅说。

  

  “站点+互联网”: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有了‘青阳线上帮’小程序,居民反映问题不用再跑社区、街道了。大家纷纷感慨‘实在太方便了’!”荣县青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青阳街道法律服务站负责人邱俊介绍。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了让居民不出门就能获取社区各类服务,如今大多社区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了群众诉求“指尖”反映,“多中心”线上接单派单、部门线下落实办理。

  

  “青阳线上帮”小程序、“燊海云社治”小程序、“井管家”小程序、自贡市法务中心网上平台……记者注意到,自贡市大部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法律服务功能都已嵌入各类社区治理小程序和自贡市政法新媒体平台。老百姓遇到法律问题动动手指“咨询”,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坐诊专家随即“回复”,在自贡市多区县已经成为现实。

  

  “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不用跑路,线上就能联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咨询、解决问题,是我们打造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智能化的初衷。”自贡市法学会副秘书长杨洋介绍,近年来,自贡市法学会积极构建“站点+网络”融合模式,运用智慧管理平台、微信小程序等新技术,高效提升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为实现基层服务站点“触手可及”,一方面,自贡市法学会积极推动基层服务站点“线上”管理。依托自贡市委政法委建立的“智治盐都”联网应用平台,实现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全部“上线”,同步搭建可视调度、应急指挥、视频巡查、服务协同、数据交换等功能,推动基层服务站点运转规范、指挥高效、服务便捷。另一方面,自贡市法学会推动基层服务站点“网上”服务。依托在全市建立的7个网上法务中心平台,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的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法治体检、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等功能植入其中,同步建立工单线上流转、交办、反馈和评价工作机制,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线上”法律服务。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自贡市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平台线上接待法律咨询305人次,化解矛盾纠纷654件,开展法治体检112次、法治宣传199次,网上五星评价达98%。

  

  过去,两千年的盐业文明造就了这片“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因盐而生的契约文化赋予了自贡这座“千年盐都”深厚的法治底蕴。如今,这座因盐设市、因盐而兴的成渝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因聚力推行法治建设,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法治之城”正逐渐成为这座“千年盐都”的另一个金字招牌。


编辑:罗澜
中共自贡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