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德红土地”是四川有名的红色梯田景观,在这里,黄色的油菜花,绿色的茂林,白色的云雾,红色的土地和辣椒、高粱,绘就成一副优美的图画,荣县人民法院乐德人民法庭就坐落在这浓烈的山川和田园之间。
近年来,乐德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活动,将巡回审判搬到田间地头,让普法宣传走进村组社区,零距离了解群众司法需求,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贴“心”服务,护企安商促进发展
“经开区又引进了几家新型企业,我们去走访一下,问问他们有什么法律需求。”荣县经开南区主导产业为资源转化利用和装备制造业,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乐德法庭干警走进经开南区为企业负责人提供法律咨询。
在走访活动中,干警针对企业实际需要,结合自身审判实践经验和案例,对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争议解决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方式进行讲解,并针对性答疑解惑,帮助企业提高在合同订立和履行中的风险防范意识。
“你们的服务太到位了,从入驻经开区到目前试运行,所有环节都得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服务非常贴心。”四川圣必达天选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乐德法庭积极开展各项服务企业的司法活动,有效回应企业司法需求,助力企业化解法律风险,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支撑和保障。
暖“心”调解,挽回亲情重归和睦
“刘法官,我只有这一个儿子,如果他不管我,以后我不能自理了该怎么办?”法庭里来了位颤颤巍巍的耄耋老人,他诉说着自己含辛茹苦养大孩子的不容易。
听闻张大爷的境遇,承办法官也不免心酸,安慰老人的同时积极思考本案的解决方案。充分了解原告诉求后,法官认为案件的关键在于修复亲情,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不能简单地进行判决。初步梳理办案思路后,承办法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联系,耐心倾听双方的想法。同时,承办法官还走访了当地村组干部,深入了解张大爷家庭情况。拟定调解方案后,承办法官来到张大爷家中,在菜地里找到父子二人,即时开展调解工作。两名法庭干警分工合作,一边劝解父亲放下执念,一边敲打儿子要承担起法定的赡养义务,还应对父亲给予更多精神上的关心。经过法官的耐心劝导,父子二人的隔阂逐渐消解。
自成立以来,乐德法庭立足人民法庭职能作用,结合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不断延伸司法触角,将巡回审判、普法宣传、诉讼服务等送到群众“家门口”,努力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入“心”普法,守护民生彰显温度
“刘法官,这是我们的血汗钱啊,如果我们再拿不到工钱,就到毕某某家不走了。”今年八月,四个中年人走进法庭,向法官反映连同四人在内的九名村民,在毕某某承包的工地上务工后,毕某某未给付劳务费。几人多次到其家中催讨,毕某某都不现身,现已无法联系,希望通过诉讼途径拿回工钱。
承办法官一边安抚村民们的情绪,一边联系毕某某所在地的村组干部打听毕某某去向。经多方询问,了解到毕某某最近曾在老家出现,法官立即带领工作人员驱车前往毕某某所在村村委会。通过协调,毕某某父母带着毕某某一起来到村委会办公室。但毕某某见到法庭工作人员后仍拒不配合,不愿意接收诉讼材料。承办法官在沟通过程中侧面了解到毕某某并非刻意逃避债务,他在外包工期间意外受伤致残,加之因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未能全额支付,其暂时没有能力履行债务,因此不愿意面对这些工友。
深入了解案情后,法官当即向在场的所有当事人及村组干部开展了一场普法宣传活动,并采用“背靠背”调解的方法向村民们解释毕某某面临的困境,引导毕某某理解村民们付出血汗未得到报酬的焦虑和担忧,并适时提出由毕某某以分期付款方式履行债务,让双方的分歧有一个折中的调停点。经过近两小时的协调,原告方做出让步,同意被告当庭履行一部分并分期履行剩余欠款,放弃利息损失的主张,并自愿负担案件受理费。乐德法庭始终坚持实质解纷理念,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工作原则,通过案件的旁听和审理,以案普法,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司法过程不只是实事求是的过程,更是理解与尊重、包容与治愈的过程。乐德法庭树牢“如我在诉”的意识,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起民生案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让司法温度可触可感、直抵民心,让这片红色土地处处绽放红色“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