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富顺频道 > 平安建设 >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自贡实践|富顺县童寺镇“3新”工作法推动基层治理“见实效”
www.zigongpeace.gov.cn 】 【 2023-08-31 14:50:26 】 【 来源:自贡长安网

  摘要:富顺县童寺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基层治理“力量不足、方法不多、联动不够”的困境,不断强化组织功能、找准着力重点、突出协调联动,通过注入“新力量”、探索“新载体”、构建“新格局”“3新”工作法,形成治理资源的叠加效应,变“各自为政”为“合力共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近年来,富顺县童寺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地探索乡村治理的方法和路径,有力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强化组织功能,注入基层治理“新力量”

  

  配强村级班子

  

  童寺镇聚焦治理关键力量,着力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实现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大专以上学历占比100%;组织开展“支书讲坛”“业务大练兵”等10余期,引导村党组书记看先进、晒业绩、练本领,促进“比学赶超”,不断激发善抓基层治理的干事热情。

  

  筑牢红色阵地

  

  突出强化党群服务中心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全镇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实现100%覆盖,整合基层党建、综合治理、为民办事等多种服务,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协商议事等分区,真正把党群中心打造为凝聚党心民心、引领基层治理的红色阵地。

  

  健全组织体系

  

  建立以村党组织为引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其他自治组织为补充的“1+N”组织体系,坚持党建引领自治、党建推动善治,形成“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良好局面,促进乡村和谐稳定,确保“方向无偏差、管理无真空、服务无盲区”。

  

  找准着力重点,探索基层治理“新载体”

  

  建设乡情小院“强自治”

  

  针对合村并组后村民小组范围扩宽、人口数量增多、治理压力增大的问题,童寺镇以20户左右为单元建设乡情小院,成立其自治委员会,有效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今年全镇建设示范小院18个,确保“村村有小院、院院有特色”。创新“五事”小院议事机制,通过收集意见建议“说事”、分类整理汇总“理事”、充分讨论商议“议事”、整合各方力量“办事”、公示处理结果“晒事”等5个步骤,实现院内事务闭环管理,在家村民参与度达90%以上,有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过去“管大家”变为现在“大家管”,破除“干部干、群众看”的治理难题。

  

  化解矛盾纠纷“重法治”

  

  成立由老党员、小院委员、先进社员组成的“三员”调解志愿服务队,利用其威望高、居住近、懂法律等优势,创新制定遇事先调、即接即调、院村联调“三调”机制,确保快速有效化解群众纠纷,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矛盾”。服务队累计开展法治宣传50余场次,调解纠纷30余件,均得到有效处理,群众满意度达97%。今年以来,该镇接到的群众调解诉求同比下降15%。

  

  引领乡风文明“促德治”

  

  全镇以文明创建为契机,常态化组织评选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少年等,全面推广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优秀家训《萧氏家训》,引领群众崇德向善、弘扬家风,累计评选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160余人,起到较好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创建,12个村均获评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全镇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多起来、乡风民风好起来。

  

  突出协调联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村级服务下延

  

  将便民服务送到村组、小院,结合阶段性工作,开展退役军人证件办理、推广反诈APP、社保医保收缴等,提供便民服务3600余人次,改变过去只在办公室“坐等群众上门”的习惯,获得了群众肯定。

  

  镇级力量下沉

  

  聚焦“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职责,实行镇干部“全员驻村”,70余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当好宣传员、服务员,每月领办民事、帮办农事至少2件,推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230余件次,既提供了贴心服务,又增进了干群关系。

  

  县级资源下倾

  

  聚焦资源统筹不足的问题,主动对接县级部门,争取乡村治理的项目、资金、资源。先后争取县级部门到基层开展帮扶助学、农技培训、法制宣讲等活动累计90余场次,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整合项目资金360余万元。


33.png


编辑:周子游
中共自贡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