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富顺频道 > 理论研究 >
玩“密室逃脱”受伤 该谁“买单”?
www.zigongpeace.gov.cn 】 【 2023-08-29 10:27:27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密室逃脱”、“剧本杀”、桌游等沉浸式实景游戏是时下社交聚会的热门活动,然而这类游戏也暴露出众多安全隐患。近日,成都市锦江区法院审结一起“密室逃脱”类游戏经营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责任纠纷案件,消费者在密室内受伤,为赔偿金与经营者闹上了法庭。

  

  小吴与朋友在某平台购买了某公司经营的一款“密室逃脱”真人游戏产品,并自选“鬼屋”主题。消费当天,由于小吴一行未按预约时间到场,某公司工作人员为节省时间,省略了主题介绍、安全告知等进场前环节。游戏过程中,因空间狭小、光线昏暗且被游戏工作人员追逐,小吴不慎撞墙摔倒致手肘划伤及胫骨骨折。

  

  事故发生后,某公司垫付了小吴首次就诊医疗费,但认为小吴受伤系自身对恐怖主题游戏承受能力估计不足,应自行承担后果。双方协商不成,小吴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某公司支付其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及精神损害赔偿金等。

  

  法院审理认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某公司明知密室内真人游戏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却忽略事前告知、事中防范义务,未向消费者小吴进行安全提示并提供必要护具,应对小吴受伤导致的相应损失承担一定赔偿责任。经过调解,双方最终对赔偿方案达成一致,案件圆满化解。

  

  法官说法

  

  “密室逃脱”类游戏安全隐患众多,如游戏空间狭小密闭,场景装修材料多为易燃品,求生类、恐怖类主题道具存在天然危险元素等。同时,游戏场景与外部隔绝,若不设置紧急逃生通道或缺乏明显标识,一旦发生火灾、停电、人员受伤等突发情况,消费者难以逃生,易导致危险发生。

  

  作为此类游戏场所的经营者,应确保场所内消防、救援等安全设施设备完好,设置两个以上逃生通道及明显标识,并在消费者进场前进行必要的安全告知。作为此类游戏的消费者,在追求快乐、刺激的同时,应以安全为最大前提,谨慎选择正规商家,进场前知晓各类安全设施及求生通道位置,必要时可佩戴护具,做好自身安全防范。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一多)


编辑:周子游
中共自贡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